在氣候變化的現實威脅下,全球正掀起減碳浪潮,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正逐步向以風能、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轉型,并以電力作為最重要的能源載體支撐經濟生產與社會生活。
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,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,并宣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%左右,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等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政策舉措,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設定了新的航標。
電力轉型是實現能源低碳轉型和碳中和的核心任務,必須堅持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新發展理念,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。
從企業角度來講,企業在綠色發展上有更多選擇和角色。包括以企業更多的消費綠電來推動構建綠色供應鏈,也可以通過開發分布式光伏、分散式風電、多元儲能、高效熱泵、余熱余壓利用、智慧能源管控等就近利用新能源,以及通過負荷聚合商或直接參與等多種方式參與靈活需求響應。
從城市角度來講,城市更加積極開發和利用新能源。為實現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,城市政府應采取各種政策措施,在電力、供暖和制冷以及交通領域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。包括通過實施政策,提高整個市政中的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;以及利用政策制定者和監管者的角色,鼓勵居民、企業和其他城市參與者采用可再生能源。
從個人角度來講,人人可成為能源的生產者和消費者。人人可成為綠色電力和促進綠色轉型的生產者和消費者,建筑光伏一體化和分布式風電使人人都能成為生產消費者,社區共享和合作社的形式進一步提升了人人成為生產消費者的可能,數字技術和智能應用使人人不僅成為了“能量”的產銷者,更成為靈活性資源的產銷者。